北京白斑病医院伯通:宽带速缩水一半,收费也该减半
监管部门或许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,为民提供科学准确的测速服务,帮助消费者鉴别家中的宽带到底有多 宽 ,退还消费者所交的冤枉钱,并追究涉嫌诈骗的运营商的法律责任。10月7日,央视《每周质量报告》播出节目 假宽带真相 ,节目中详尽揭露了一个困扰民多年的老问题 在花高价买了宽带服务之后,却发现速并没有明显提升 。清华大学络中心副教授在节目中接受采访时表示,全国固宽带用户达到的实际带宽仅是标称带宽的55%,民在带宽上花的钱将近一半都是冤枉钱。其实, 假宽带 一词并不新鲜,早在去年12月时,国内独立第三方调查机构DCCI(中国互联数据中心),就发布了一份《中国宽带用户调查》报告。报告中称,中国绝大部分用户正在使用 假宽带 ,即实际速率低于运营商提供的名义速率的宽带服务。但面对这样的 假宽带 ,用户往往很难判断,这到底是受到带宽共享、传输损耗、服务器响应慢等因素影响,还是因为被宽带运营商所 欺骗 ,因而也就很难维护自己的权益。在这方面,国外有些经验可以借鉴。比如,美国运营商AT T向宽带用户提供测速软件,如果速低于名义速的80%,用户可以投诉并立刻得到解决问题的答复。与之相比,我国民使用的平均速只有名义速的55%,这显然不仅仅是 技术损耗 ,而是有更多的 人为因素 。本次央视《每周质量报告》所揭示的,正是宽带 又贵又慢 背后的部分真相。因为运营商长期吃 铁饭碗 ,不仅导致他们缺乏开拓市场提高服务的动力,更导致二级乃至三级小运营商借机 大包干 ,以代理之名行 分级垄断 之实,将一级运营商省级共享的模式复制到城市甚至小区,把手头有限的宽带资源卖给尽可能多的用户,从而以近乎行骗的手法获取暴利,造就了有中国特色的 假宽带 。可以发现,中国式 假宽带 背后的根源问题,正是垄断。根本的解决办法,当然是破除垄断。不过,对消费者来说,当务之急还是要做到明明白白消费,少花冤枉钱。因而,监管部门或许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,为民提供科学准确的测速服务,帮助消费者鉴别家中的宽带到底有多 宽 。对于那些宽带造假、速缩水的运营公司,应勒令其按照实际带宽服务,退还消费者所交的冤枉钱。同时,对存在明显欺诈行为的运营公司,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。中国的民已经数以亿计,面对 所有宽带都是这样 造假的情形,监管部门不能再回避问题,即便一时拿不出治本的办法,对这种靠行骗牟取暴利的行为,也要加强监管,挽回消费者的经济损失。□伯通(媒体人)